质谱基础知识 03:质量分析器
声明:本内容主要来自《质谱分析技术原理与应用》1相关章节。
不同质量分析器比较
Table 1. 不同质量分析仪的优点和局限性2
| 质量分析仪 | 描述 | 优势 | 局限性 |
|---|---|---|---|
| 四极杆 | 连续扫描 质量过滤器 |
- 紧凑而简单 - 相对便宜 - 良好的选择性 (SIM) - 需要适度真空(非常适合与 LC 联用) |
- 有限的质量范围 - 低分辨率 - 定性信息少 |
| 离子阱 | 陷阱 脉冲 |
- 体积小,相对便宜 - 高灵敏度 - 良好的分辨率 - 紧凑的 |
- 有限的动态范围 - 有限离子阱体积 - 分辨率有限 - 需要脉冲引入 MS |
| 飞行时间 | 非扫描脉冲 | - 高灵敏度和离子透射率 - 高分辨率 - 出色的扫描范围 - 扫描速度快 |
- 需要脉冲引入 MS - 需要快速数据采集 |
四极杆质量分析器
四极杆质量分析器,由四个平行的杆状电极组成,可以产生不同的电场。在特定的电场下,离子的运动轨迹与质荷比有关,只有特定(范围)质荷比的离子才能稳定运动并通过四极杆,最终到达检测器。
Figure 1. 四极杆质谱工作原理图2
三重四极杆质量分析器是目前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空间串联质谱仪,它是由三个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组成的线性序列。第一个(Q1)和第三个(Q3)四极杆充当质量过滤器,而第二个(Q2)四极杆则通过让离子与氩气、氦气或氮气碰撞来使离子解离。
Figure 2. 三重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示意图3
离子阱质量分析器
离子阱质量分析器通过施加一个射频(Radio Frequency, RF)交流电压,将一定范围内质荷比的离子困在阱内运动;随后通过改变电场,使离子按质荷比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被清出离子阱,检测器记录下离子到达的时间(对应于特定的电场)和强度,最终绘制成质谱图。
2002 年,J. C. Schwartz、M. W. Senko 和 J. E. Syka 提出径向开口的线性离子阱质量分析器设计,离子在两根相对的电极上的开口进入和抛出,并在开口外设置检测器收集离子。
Figure 3. 径向开口线性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示意图2
同年,SCIEX 公司提出轴向抛出的线性离子阱质量分析器。发展到 SCIEX 5500+ system 上,离子阱被整合进了 Q3,可以通过控制软件切换离子阱或四极杆模式。
下面简要描述一下离子阱母离子和子离子检测过程:
母离子的检测
离子捕获(Ion Trapping):通过施加一个射频(Radio Frequency, RF)交流电压,将一定范围内的离子困在阱内运动。为了提高捕获效率,离子阱中通常会充入少量惰性气体(如氦气),离子与分子碰撞,会损失一部分动能,更易于被捕获。
质量扫描(Mass Scanning):当 RF 电压升高时,不同离子按质荷比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被清出离子阱,检测器记录下离子到达的时间(对应于特定的 RF 电压)和强度,最终绘制成质谱图。
离子排空(Ion Emptying):通过施加一个宽范围的 RF 电压或宽频率的 AC 电压,将离子阱内的离子排空,避免污染下一次循环。
子离子的检测
离子捕获(Ion Trapping):同上。
母离子选择 (Precursor Ion Isolation):在特定 RF 电压下,稳定囚禁的离子都有其固有的振荡频率,称为久期频率 (secular frequency),该频率与其质荷比相关。当在 RF 电压外施加与久期频率匹配的 AC 电压(除母离子外),稳定的离子就会发生共振,振幅增大轨迹不稳定而被清出阱外,最终只保留母离子。
碰撞诱导解离(Collision-Induced Dissociation, CID):选择保留母离子后,施加一个与母离子久期频率匹配的但较小的 AC 电压,使母离子运动变得不稳定,但不足以清出阱外;离子获得外加的能量与气体分子碰撞解离,产生子离子。
质量扫描(Mass Scanning):同上。
离子排空(Ion Emptying):同上。
注:从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的检测过程可以知道,离子从捕获到排空是一个循环,必须完成上一批离子排空,才能进行下一批捕获,即脉冲式质量分析器,而四极杆质量分析器是连续式的。
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
在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中,不同离子在同一电场中同时被加速后,飞过相同长度的无场飞行管。离子质荷比越小,速度越快,到达检测器的时间也就越短,通过记录飞行时间就能推算出离子的质荷比。
Figure 4. 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示意图4
由于依赖离子到达检测器的飞行时间,飞行时间质量检测器质荷比检测范围非常广,没有理论上限(\(\frac{m}{z}∝t^2\))。此外,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要必须等到离子全部到达检测后,才能对下一批离子加速,避免产生干扰,因此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也是脉冲型的。
References
台湾质谱学会 编著. 质谱分析技术原理与应用[M]. 北京:科学出版社, 201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