质谱基础知识 01:基本构造和质量数

质谱仪的基本构造

如 Figure 1 所示,质谱仪的基本构造主要分成五个部分:样品导入系统(Sample Inlet)、离子源(Ion Source)、质量分析器(Mass Analyzer)、检测器(Detector)及数据分析系统(Data Analysis System)。

Figure 1. 质谱仪的硬件组成:(a)质谱仪基本构造;(b)串联质谱仪

  • 纯物质与成分简单的样品可直接经接口导入质谱仪;样品为复杂的混合物时,可先由液相或气相色谱仪分离样品组分,再导入质谱仪。
  • 当分析样品进入质谱仪后,首先在离子源被电离成气相的带电的阳离子或阴离子。
  • 产生气相离子后,离子即进入质量分析器进行质荷比(m/z)的测量。
  • 检测器则可将离子转换成电子信号,处理并储存于计算机中,再以各种方式转换成质谱图。

此外,质谱仪还需要一个高真空系统,避免样品离子因碰撞而损失或测量到的 m/z 值有偏差。

质谱仪也可以将两个及以上的质量分析器串联在一起,当分析物经过离子源电离后,第一个质量分析器可以从混合物中选择及分离特定的离子,再以外力(碰撞气体、光子、电子等)使该离子解离,并产生碎片离子,由第二个质量分析器进行碎片离子的质量分析,该技术被称为串联质谱(Tandem Mass Spectrometry, MS/MS)技术。1

质谱中的质量数

分子量(Molecular weight, MW):又称相对分子质量(Relative molecular mass),指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2;根据每种元素的所有同位素及其自然丰度计算。

注 1:丰度(Abundance):自然界中某种同位素占该元素总量的比例,通常以百分比表示3

注 2:原子量(atomic weight):也称相对原子质量(Relative atomic mass),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 \(\ce{^12C}\) 原子质量 1/12 之比4;是各同位素原子质量与丰度的加权平均值。

精确质量(Exact Mass):具有特定同位素组成的离子或分子的相对质量5;质谱测的是质荷比(m/z),这里的 m 指的就是精确质量。

References

  1. 台湾质谱学会 编著. 质谱分析技术原理与应用[M]. 北京:科学出版社, 2019.

  2. IUPAC -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(R05271): https://goldbook.iupac.org/terms/view/R05271

  3. IUPAC - abundance (14415): https://goldbook.iupac.org/terms/view/14415

  4. IUPAC - relative atomic mass (R05258): https://goldbook.iupac.org/terms/view/R05258

  5. IUPAC - accurate mass (12326): https://goldbook.iupac.org/terms/view/12326